回首頁 
 關於協會

 協會簡介

 幕 後推手
 本會信箱
 醫療資訊

 醫療新知

 本會活動

 旅遊札記

 心靈點滴
 活動組消息
 用愛支持協會

 愛 心捐款

 

  醫療資訊/醫療新知  


血 小板減少症之處理(上)

     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 何照洪主任             

前言

    血 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種很小的細胞,以前認為是血中細胞的碎片,目前已知道它是由骨髓中,一種叫巨核細胞的血球,所製造成的細胞。血小板的功用,主要是止血。 因此,若血小板缺乏時,止血功能就會減少,病人就會很容易出血了。正常時的血小板數目,約為150,000-400,000/μL左右。

    一般若低於100,000/μL時,就可稱為血小板減少(或過低)症了。血小板減少症是臨床上常見的現象之一,由於引起血小板減少症之原因有很多, 因此血小板減少症之處理亦較複雜,其治療方法,不是單純的給予血小板輸注即可,本文著重於討論血小板減少症之處理方法。

 
先確定是否真為血小板減少症

    血 小板的計數,是屬於血液常規檢查的一個項目,目前都採用自動血球計數器來計算。有時,當自動血球計數器顯示病人血小板減少,但病人卻完全沒有任何出血的症 狀時,我們就應先做一血液抹片,以確定其是否真的患有血小板減少症。有少數病人之血小板為正常,但常規血液檢查卻顯示血小板減少,此乃因為病人之血小板對 抽血管內之抗凝劑特別敏感(稱為EDTA),而會產生凝集作用。這些已凝集的血小板,由於體積比原來的血小板大得多,機器便以為它不是血小板,就會忽略而 不數了,於是就產生假性血小板減少的現象。這時,就要檢查病人的血液抹片,若發現有不少的血小板凝集成團,那就表示病人其實血小板是正常的,只是機器數不 到真正的數目,而成為假性的血小板減少症而已。這種情形,便不必加以治療了。

再決定引起血小板減少症之原因

    血小板減少症之原因有很多,如自體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、敗血症、脾功能過旺、藥物引起者(例如作過化學治療後之患者)、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,瀰漫性 血管內凝血症,輸血後紫斑症⋯⋯等等。若能先找出病因,且針對原因再給以治療,以及能把病因先去除,則血小板減少之問題亦不難解決了。

血小板減少之處理方法

    當 面對一個血小板減少症之病人時,我們先要了解其危險性,是否可能會很容易出血。當血中血小板數量愈少的時候,出血的機率也就隨之昇高。評估各項影響出血的 因素,除了血小板的數量外,許多臨床上的狀況也要列入考慮。這些包括了敗血病、尿毒症、蛋白質異常、惡性腫瘤、凝血功能異常、以及藥物的影響、如阿斯匹靈(aspirin)等。

    雖然血小板的數目,正常時都會大於150,000/μL,但通常血小板數量如果超過50,000/μL時,患者就足以應付一般凝血的需要,也 可以接受出血性不大的外科手術。如果血小板數量低於20,000/μL時,自發性出血的機率便開始增加,但一般在不發燒、不必作化療的情況下,血小 板若有20,000/μL,一般就足夠應付,病人就很少會出血了。但當血小板數量低於5,000/μL時,則比較容易發生自發性的出血。這時 就會考慮作預防性的血小板輸注了。
 
何時該作預防性血小板輸注呢?


    一些針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減少的研究顯示,實施預防性輸血小板,的確可以減低大出血的機率。但是這些病人,若與只有出血時才輸血小板的病人相較,死亡率卻沒有降低。

    一般而言,實施預防性輸血小板的適當時機仍有爭論。根據一篇研究的建議,對於再生不良性貧血的病人,可以等到血小板數量降至5,000/μL以下時 再實施預防性輸血小板。但如果病人有發燒,感染,或是合併使用其他抗凝血藥物時,輸血小板的閥值,就應提昇至10,000/μL,亦即血小板低於 10,000/μL時,即使沒有出血,也應作預防性的血小板輸注了。但除了血小板的數目外,其他臨床的症狀,或是本身併發的疾病,亦需要考慮。有時 有些病人,血小板數目甚至在2,000-3,000/μL左右,他亦可以行動自如,而沒有出血的症狀的。因此,臨床上的判斷及經驗,以決定其他出血 可能,更為重要。一般而言,口腔是否有流血,舌頭是否有血皰等,均為臨床上病人是否容易出血的最佳指徵之一。


治療性血小板輸注


    至 於治療性血小板輸注呢?一般而言,是指對正在出血的血小板減少之病人之治療方法。這時,在輸注血小板之前及之後,對血中血小板數目的改變的比較是很重要 的,因為這樣可以評估血小板輸注的效果,以及可以預測病人將來對輸血小板的大致需求量。如果血小板的數量在輸注後沒有升高達估計值,這種情況,便叫作頑固 性血小板減少症(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a);這時,即使是反覆的輸血小板,可能對病人並沒有什麼好處。通常此時醫師就必須積極去追查,造成頑固性血小板減少的原因。

    有一些疾病所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症,對輸注血小板的反應良好,例如由骨髓抑制所造成的血小板減少症,如化學治療後,放射線治療後,維生素缺乏,或是再生不良性貧血等,這些疾病,對血小板輸注的反應,一般都比較好。

    另 外有一些疾病所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症,則對血小板輸注的反應不好,如:敗血症,脾臟腫大,以及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,藥物引起之血小板減少症,或是淋巴增生性 疾病等。此外,還有一些疾病所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症,是不能輸注血小板的:如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,這是因為輸注血小板時,反而會導致血栓更加惡化之 故

    當然在身體有出血傾向時,只要病人是有血小板減少症,無論是對輸血小板反應好與不好,均應考慮血小板輸注。所以在臨床上,決定是否要輸血小板應考慮下列因素:

1.血小板減少症的原因
2.血小板的數量及功能
3.凝血功能
4.是否臨床上有出血的傾向
5.是否有輸血的危險性等。

(待續)

版 權所有  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  轉載必究  

地 址:112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201號  電 話:(02) 2874-8538 傳真:(02) 2874-85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