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 
logo
 關於協會

 協會簡介

 幕 後推手
 本會信箱
 醫療資訊

 醫療新知

 本會活動

 旅遊札記

 心靈點滴
 活動組消息
 用愛支持協會

 愛 心捐款

 

  醫療資訊/醫療新知  

  

中 醫談養正與排毒(二)
睡眠與飲食

中醫博士  陳御麟

  養正的方法之一,就在日常生活的作息之中,睡眠與飲食尤為重要。

  中醫認為睡眠的機理是“陽入于陰”。陽主動,陰主靜,陽出於陰則寤,陽入于陰則寐。那麼,陽為什麼須要入于陰呢?因為我們在 一天的活動之後,陽氣散逸耗損,必須入于陰中,藉陰陽互生的作用,補充能量,以應隔日之需;而陰氣常靜緩動的特性,也必須有陽氣來伏流溫煦,才會 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”。所以,睡眠的重要性便不言而諭了。

  睡眠的時間點,比睡眠的長度更加重要。有些人經常熬夜到夜半二三點,之後睡到中午,以為睡眠時間充足,身體已充分休息;但長久下來,卻感覺身重乏力, 愈加勞累,或是異常興奮(虛性興奮),巨累難眠。這是因為入睡的時間點錯過了子時(23~1點);子時,應於膽,膽屬少陽,為初生之陽,就像是稚嫩的嬰 兒,初發的幼苗,須要在“陰”的環抱下才能長旺。若此時不入睡,陽不入陰,便如同稚兒孤苦、幼苗逢冬般,艱難於茁壯。當一日之陽 不敷使用,人體便要向元氣借調,動用儲存的陽氣,久而久之,惡性循環之下,元氣也隨之消耗了!所以,重視子時入睡,睡眠不少於6小時,是養正的重要方法之 一。

  飲食的原則,在於多樣、適量、順應自然,最重要的是“胃喜為補”的原則。

  多樣、適量,可以避免食物的偏性被放大;溫涼寒熱的食物都適量攝取,就不易產生偏寒偏熱的情形。有些人覺得自已是熱性體質,就一昧的食用寒涼食物,日久傷及脾胃,反而變成虛熱的體質,矯枉過正,得不償失。所以,儒家的中庸之道,可為參照。

  順應時節,是指選用當地當季的食材。俗語說: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”,我們生活地區的土壤、氣候所蘊育的食材,往往是對我們的 身體最親和有益的,因為大自然億萬年來在該地區形成的平衡生態,必然是生克俱全,運轉自足。而觀現在科技進步,外來的、非季節性的食材,隨手可取,已逐漸 破壞自然的平衡,產生許多未知的“因素”。當我們身體健康時,尚能防毒排毒,抵禦這些變化;但若是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,或是外界 刺激太大時,“毒”便有可能累積成災,釀成疾病。

  “胃喜為補”,是由清代醫家葉天士所提出,他說:“食物自適者,即胃喜為補”。意思是:能引起你食 欲,並且在服下後自已感覺到身心舒適的,就是對你有助益的食物。我們的身體有自我調節的適應力,當身體產生變化時,就會反應在飲食上,例如懷孕的婦女會突 然在口味上轉變,或想要食用特定的食物等。須要注意的是,以“胃”喜為補,而非“我”喜為補,像有些人 喜歡吃麻辣鍋,吃的時候感覺辣爽暢懷,之後卻是肚痛腹泄不已,這就不是“胃”喜為補了。現在養生書籍、節目多如繁星,各成一套, 讓人無所適從,其實,聆聽我們身體的聲音,細細分辨,更能得到實質的助益;盲目跟隨,即使身體不適仍不知修正者,遺害匪淺。

  養生之本,就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,持之以恆,莫貪近功,必能獲益。其實,道理都在這老生常談之中!




版 權所有  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  轉載請註名出處 

地 址:112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201號  電 話:(02) 2874-8538 傳真:(02) 2873-2184